手机版让艺术品走进千家万户
备注作品已下架
尺寸68*68*1
作者尹晓军
作品编号YP1312572
作品类型国画
作品体裁花鸟
适合场景休闲区
1000000.0
999999.0
999999.0
999999.0
999999.0
999999.0
999999.0
999999.0
350000.0
240000.0
188000.0
180000.0
175000.0
150000.0
150000.0
150000.0
148000.0
128000.0
125000.0
120000.0
编号YP1312572
类型国画
体裁花鸟
尺寸
创作年代当代
由于书画作品的特殊性,作品可能出现褶皱、裂口、破边等现象,不属于作品质量问题,不影响装裱美观。
国画家尹晓军 尹晓军,男,1970年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大专文化,1992年参加工作任庆安县第一中学美术教师,进修于哈师大美术系,中国民族书画研究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网个人网站,签约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黑龙江省分会会员、庆安县人大代表,绥化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兼理事。 有800余幅作品发表在《书与画》、《美术报》、《美术大观》、《东方艺术家》、《中国书画报》、《香港东方美术》、《中国书画艺术界》、《羲之书画报》、《中国教师报》、《艺术聚焦》、《名流中国》《书画天地》、等全国60余家报刊和杂志上,自1988年国画《谷香》入展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书画大展至今已有十几幅国画作品参加中国美协、中国文联、中国文化部主办的大型美展,并多次获一,二,三等奖,多幅国画作品被艺术权威机构收藏。2005年国画作品《群鸡图》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长江颂全国中国画提名展。2006年国画《秋风秋雨》荣获第十三届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优秀奖。有150余幅作品在吉林、黑龙江、广东、江西、云南、浙江、湖南、陕西等十六家美术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黑龙江省文艺界》、《黑龙江日报》、《羲之书画报》等多家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做过专访和专题片。 田园觅趣 翰墨陶情 ---当代国画家尹晓军其人其画絮语 墨山石 艺术肇于自然。而艺术作品又是艺术家心灵的物化。自古文如其人,书如其人,画如其人。必有经纶满腹纯净高华的胸次,然后有书香浓郁淡雅出尘的诗文、书法与绘画。陶渊明的诗文、王羲之的书法和当代尹晓军的画作,虽古今有别,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是晋代著名田园诗人 陶渊明的诗作。诗中文人高士淡定简远的雅韵,时常流露于尹晓军的画作之中。如林间幽鸟,柳下黄鹂,仙鹤舞蹈,孔雀双栖,春水浮鸭,场院群鸡,无不流露出桃花源里人家的浓郁的田园情趣。 书圣王羲之为人高耿,洒脱不羁,而羲之偏爱白鹅则是人所共知的佳话。尹晓军亦爱鹅,而表达于画作之间。他画的《溪畔群鹅》,为我们再现了当年书圣王羲之“书成换白鹅”之后,拢鹅而归,鹅群行至兰溪水畔的情形。画中白鹅或相呼相携,或引颈欢歌,造型精准,笔墨简淡,堪称为白鹅工写传神之作。 尹晓军是当代实力派中青年国画家之一。他出生于1970年, 现任黑龙江省庆安县第一中学美术教师,为中国美术家协会黑龙江分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网个人网站签约画家。 尹晓军先生的国画,艺术创作慧心独具,特色鲜明。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据笔者所见所知,晓军国画具有如下五大特色: 1独特的艺术题材。晓军出生于社会主义新农村——黑龙江的黑土地上,他对家乡的草禾林木、丰收场景、家禽的动态、野鸟之幽情,都有着深情的热爱和眷恋,这是他绘画题材和创作灵感的重要的源泉。当然,题材也不限于此,具有喜庆氛围的案头清供和搏击于风雨中的雄鹰等等,也时常流露于他的笔下。 2独特的表现技法。就表现技法而言,尹晓军的国画以中国传统宣纸(熟宣)、笔墨和颜料为载体,充分吸收和运用了水彩、水粉、年画乃至油画的表现方法,从而形成了自己有别于他人的独具特色的表现方式。 3独特的彩墨韵味。晓军早年擅长工笔画,这表现在他由国内数十家出版社出版的年画和国画作品之中。而晓军年届而立之后,画作在着色用墨方面,作了多方面的探索,他改变了浮华艳丽双勾重彩的设色方法,从而形成了水墨叠染、清新质朴的雅韵。他的雪景画,表现方法既有别于古人,也不同于于志学的冰雪画。 4独特的意境内涵。“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清•袁枚诗句)晓军的画作似之。如《林曦》横幅,虽取材于平常景物,却清雅绝俗,蕴含生命的机趣。又如《荷塘晨韵》意境清幽,虚实相映,别有情韵。再如《柳荫黄鹂》画作,充满动态的黄鹂与垂柳的枝叶,既协调又相映成趣。不禁令人想起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佳句。。 5独特的生活情趣。晓军先生出生于农家黑土地上,故其对田园风物,自然景观情有独钟。他的画作,无论家禽、野鸟,还是谷穗、玉米、火红的辣椒,都饶有活泼的生机和令喧嚣纷扰的名利场中的智者达人心向往之的田园雅趣。例如其作品《和和美美》、取材于农家景物,雄鸡气宇轩昂,母鸡形态各异、敷彩靓丽,工写兼施,衬景花卉则近实远虚,富有层次感,整幅作品既有田园情趣又洋溢着喜庆气氛。 沈鹏先生讲:“艺术是一种诉说,用特殊的语言,不同的语言所诉说的情感内容会有区别,有局限”。尹晓军先生国画艺术的“诉说”,也是用他自己特殊的语言,有其自己特殊的内涵和风格。晓军先生的国画,既不同于传统的文人画,又有别于当代诸家,可以说是自立门户:立足田园,托物写心,妙笔传神,特色独具。 大凡成就卓著的艺术家,天资与勤奋不可或缺。晓军自16岁在报刊发表国画作品之后,对于艺术的追求勤奋不懈,作品境界日新月异。青年时代,他常常跋涉几十里,专程到老黑山写生。有一次,他在深山老林中发现一株罕见的古树,根须缭绕,枝干屈曲,宛转偃卧,犹如一条蛟龙蓄势腾飞。晓军见状大喜,他环绕古树观察审视,然后走笔速写,从几个角度为古树造型多幅。由于专心致志,他无暇顾及天气变化,当他见到电闪、听到雷鸣以后,倾盆大雨不期而至,整整下了三个小时。所幸画稿保存完整。其作品《腾龙》便由此诞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晓军无时无处不在积累创作 素材。他到云南参加创作研讨之际,曾专门赴孔雀之乡 实地写生。因此,他对于《孔雀》出于自然“诉说”:而 又具备自己特有的“语意”。 有一次,景德镇陶瓷到我家乡展出,我在陶瓷市场见到晓军,所不同者,晓军到陶瓷市场不是来选购瓷器的,而是来搜集素材的。不久,他创作了以陶瓷为内容的组画。“世间无物非草书”,这是对顶级书法大师而言。对于晓军而言,则是世间无物非国画。其为画界有心人,于此可见一斑。 自古论书论画,兼及其为人。晓军为人谦和诚朴,对文学和艺术的追求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国画作品形式多样,因时因地,各得其宜。其作品为同行相知者所称道。谓之德艺双馨,实不过誉。总之,有别于古人,也有别于今人,用自己的艺术语言,营造自己的艺术天地,田园觅趣,翰墨陶情,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画家----尹晓军。 吾友晓军画集即将出版,邀余撰文,絮语如上,以供贤达考评。